首页 闲言碎语 🔖

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好像早就预设了一个脚本:按部就班的念完小学初中高中,听父母的安排选择有前途的大学和专业,毕业后做一份谈不上喜欢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

多年以后,孩子渐渐长大,离我们远去。

在某一个秋天暖阳中缓缓睡去……这就是大多数人平凡的一生。

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挣脱这种千篇一律的生活,他们跳出来大喊:“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他们渴望改变,他们想要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斯坦福的两位教授,比尔博内特和戴夫伊万斯,为我们找到了探索人生的方法,他们提出了一个“人生设计”的理念。

什么是“人生设计”?简单来说,就是用设计产品的理念来设计一个人的生活。

这个概念是怎么产生的?这两位教授都是从斯坦福大学毕业的,然后进入苹果公司工作,担任苹果产品和系统设计,他们工作非常出色,我们所用的iPad、iMac都有他们精妙的创意设计。

两位天才在工作当中接触到许多年轻人,他们强烈感受到了年轻人对于人生的迷茫,于是灵光一闪:有没有可能,用产品设计的理念来帮助人们设计自己的人生?

于是他们俩共同开创了“人生设计”这门课程,并且开始在母校斯坦福大学授课,立刻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门“人生设计”课成为了斯坦福大学最热门的选修课之一。

“人生设计”不是“人生工程”

首先,设计思维和工程思维是有所区别的。

设计思维,是从“why”出发思考问题的底层原因,然后探索解决的办法。

工程思维,是对于一个既定的问题,去考虑“How”,也就是用哪些工具和工程手段去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从“人生设计”与“人生工程”的角度来看待两者的区别,就是:

人生设计:“重新定义问题,找到尽可能多的选择,选择一个进行快速尝试,直到成功。” 人生设计的好处是做出更加有趣、没有痛苦的决策,探索过程本身就是个快乐的创作过程,更加适应变化,更容易活出独特的人生。人生设计更适合希望从头开始,或者决心转换人生方向的人。

人生工程:“专注初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做出决定并且把事情做成。” 做工程的优点是更加稳健,肯定会有阶段性收获,而且更容易被人理解,因此更适合人生前期,或者是方向清晰的阶段。

概括来讲,人生工程适合那些立志做大事并愿意持续付出的人,人生设计适合大部分的普通人。

什么是“人生设计”思维?

“人生设计”思维,包含5个基本心态:好奇心,努力实践,重新定义,专注和深度合作。

1、保持好奇

好奇心能够帮助人们挖掘事物的新鲜感,激发人们探索的欲望,让一切变得更有趣。最重要的是,好奇心会让你“好运连连”——这就是人们四处寻找机会的原因。

2、不断尝试

当你勇于付诸行动时,你就是在为自己打造一条不断前进的人生路。不要坐在那里空想,行动起来!设计师都乐于探索和尝试,他们会创造一个又一个原型。

3、重新定义问题

重新定义是指设计师转换其思维模式,摆脱困境的方法。通过重新定义,我们能够认识到问题的关键点。

4、专注

生活常常是复杂而混乱的,当你前进一步时,有时看起来你正在向后倒退。生活中的你可能会犯错,也可能会抛弃自己的原型。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学会“放手”——不要纠结于自己最初的想法,放弃那个“不错但并不精彩的”解决方案

5、深度合作

在设计思维中,尤其是在谈到人生设计时,深度合作尤为重要。最优秀的设计师都知道,伟大的设计需要许多人的深度合作,需要一个团队共同完成。

“人生设计”的四个步骤

了解了“人生设计”的基本概念、思维内涵,接下来进入“人生设计”的实操部分,主要分成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自我评估

就是对当下的人生做一个评估。需要注意的是,你的兴趣和激情并不是“人生设计”的起点,激情只是一个结果,甚至不作为一个重要考量的因素。

评估当下,是要发现那些所谓的“重力问题”,也就是你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比如:你的天赋、身体样貌、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等,学着去接受这一切,以此为基础重新思考人生。

这里提供了一个工具—“仪表盘”,从:健康、工作、娱乐、爱,这四个维度,对自己的人生现状打分,找出满意的、不满意的部分。大家可以尝试画个表格,给每一项做个评分,以自己为例,健康、娱乐这两项得分最低,工作、爱这两项还比较OK。以此来对自己的人生现状有个基本认知。

同时,需要做一个“美好时光日志”,也就是记录那些你的“心流”体验经历,也记录下最让你耗费经历的事情。

对我来说,阅读和写作、跟读者交流,都是我的心流体验。找一个靠窗的位置,窗外有好看的风景,一本书、一杯茶,我就可以度过美好的一天。但是,处理工作琐事,就比较耗费我的精力,但不管怎么样,这是必须做好的事情,因为这是我的本职工作。

有了以上对当下生活状态的认知,你可以画出一张思维导图,关于你人生的种种构想。

第二步,制定“奥德赛”计划

奥德赛计划,出自荷马史诗的奥德赛冒险之旅,这个神话故事的隐喻是:多重计划增加成功抵达的可能性。人生计划也是如此,你需要多制定几个人生计划。

具体做法是,制定三个版本的“人生五年计划”:

第一选择,当下做的事。通常来讲是你的主业,未来五年你的主业将达到什么目标,可以具体到:在什么样的公司,做到什么职位,拿多少薪水等等。

第二选择,若当下有巨变,最想做的事。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Plan B,在主业发生变故的时候,是不是有可以立刻顶上来的B计划,比如:脱口秀演员呼兰,他之前的主业是科技公司技术高管,B计划是脱口秀演员,当他的主业因为行业政策变化导致公司被收购,他选择全职从事脱口秀工作,这就是副业转主业。

第三选择,不考虑钱和形象,最想做的事。也许你已经在职场当中有所成就,做到了高管,但是第三选择,就是要拓展你职业的边界,去想想那些你抛开金钱、社会地位最想做的事情。以自己为例,我的第三选择是,成为一名作家、诗人或摇滚乐手。

奥德赛计划的小要求,尽量用6个字概括每个计划的核心,针对每个计划提出3个问题,通过上面学习过的“仪表盘”,从健康、工作、娱乐、爱,这四个维度,来评估你的三个版本的计划。

第三步,启动“人生原型设计”

如果是做技术的同学,对原型设计应该不陌生,一般的互联网产品都会先做个MVP版本(最小可用产品),用来收集用户的反馈,如果反馈好就继续迭代完善,反馈不好就再换个方向。

人生原型设计,也大致按这个方式进行:

1)人生原型设计。提出有难度的问题、创造真实体验、提出假设、快速失败,即假设你向往的人生,越真实越好。比如自己想成为诗人,那么我的衣食住行都要像个诗人那样。

2)人生设计采访。就是找正在过着你意向生活的人聊聊,比方说自己的人生设计采访,就可以去找几个生活中真实的诗人、摇滚乐手,对他们做访谈,问所有我好奇的问题。

3)原型体验。如果对于这样的人生还没有比较深的感触,就近距离、短时间的体验这种生活,比如我跟一位诗人朋友一起生活两个礼拜,跟随这个人的饮食起居,体验一种真实的诗人的生活。

第四步,实践,做出明智选择

1)收集和创建选项。经过上面的步骤,你已经对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有了实际的体验,究竟这是不是你想要的生活,你已经有了初步的答案。

2)缩小范围列表。将原来的人生设计进行选项分类合并,挑出各类最优秀的选项。以我自己为例,我体验了诗人、摇滚乐手的生活,我觉得那样艰苦的物质条件是我所不能适应的,尽管我喜欢里面创作、现场表演的部分。那么,我会选择去一家媒体公司或唱片公司上班,而不是做个诗人、摇滚乐手。

3)明智选择。这一步,就是把选项筛选到剩下的最后5个,然后再重复上面的“原型体验”步骤,直到最后得出当前阶段的最优选择。

4)放手向前看。既然做好了选择,那么就不再执着于苦思,而是勇敢前进,去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们学习了“人生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对每个人来说,“人生设计”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不要害怕失败,失败了吸取教训就是了。人生就是由无数个迭代构成的,大部分的失败只是为了试错、为了让你更快的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

没有上一篇了


文章评论

    pony 访客 LV 1 Windows Chrome
    2024-07-08 回复

    这篇文章提供了一种新的人生规划方法——"人生设计",它借鉴了产品设计的理念,鼓励人们以创造性和探索性的方式思考和规划自己的生活。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几个评价维度:
    创新性:将产品设计的理念应用于人生规划是一个新颖的视角,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跳出传统生活轨迹,探索个性化生活路径的方法。
    实用性:文章不仅提出了理念,还详细介绍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包括自我评估、制定计划、原型设计和实践选择等,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启发性:通过强调好奇心、不断尝试、重新定义问题等心态,文章鼓励人们打破常规,勇于探索未知,这对于激发个人潜能和创造力具有积极作用。
    适应性:"人生设计"理念适用于不同人生阶段和不同背景的人,无论是希望从头开始的人,还是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希望探索新方向的人,都可以从中获得启发。
    情感共鸣:文章对许多人对传统生活轨迹的不满和对改变的渴望进行了深刻的洞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可持续性:人生设计强调的是一个持续迭代和试错的过程,这与现实生活的发展规律相吻合,有助于人们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做出适应性调整。
    教育意义:作为一种人生规划方法,"人生设计"可以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帮助年轻人更早地学会自我探索和规划,为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局限性:尽管"人生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框架,但它可能需要个人具备一定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对于一些缺乏自我探索经验的人来说,可能需要额外的指导和支持。
    总体来说,这篇文章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人生规划方法,对于那些渴望改变、寻求个性化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墨点无痕 访客 LV 1 Mac Chrome
    2023-12-16 回复

    走出认知圈,努力向外拓展,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信息屏障依旧存在,甚至更大了大数据的推算只会让你固守在自己的圈子里

    iuui 访客 LV 1 Windows FireFox
    2023-08-31 回复

    我们学习了“人生设计”的理念和方法

未显示?请点击刷新